2月15日晚,中國2005年齡段U20國青隊在深圳以5比2擊敗瞭吉爾吉斯斯坦隊,取得瞭本屆U20亞洲杯小組賽的第二場勝利。這個結果也使得國青隊提前鎖定小組出線權、順利殺入八強。這是繼2010年淄博亞青賽之後,國青隊15年來第一次取得小組賽兩連勝並提前鎖定八強,也是國青隊15年來連續第二次確保八強行列。這樣的結果,自然令球迷高興,畢竟低谷中的中國足球終於快要看到曙光瞭。
①賽前戰術部署得當
在首仗2比1拿下卡塔爾之後,國青隊極大地釋放瞭壓力,畢竟作為東道主,各方的期望值較高,而且大部分球員都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洲際大賽,難免會感到壓力、出現緊張情況。面對首仗1比5慘敗的吉爾吉斯斯坦,隊員們也做好瞭對方來搏命的思想準備,這就讓隊員們在執行技戰術安排方面更為堅決。但最重要的,還是主教練久爾傑維奇針對性的戰術部署相當成功。
盡管賽前曾有傳言,即國青隊將改打三後衛戰術,而且足協官方社交媒體賽前發佈的首發陣容中也確實列出瞭三後衛陣型,但國青隊本場比賽實際上還是以4231陣型出戰,隻不過相比對陣卡塔爾的比賽,在具體的戰術安排以及要求方面有不小的變化。首先是國青隊更多地強調控球,從比賽開始哨響後,國青隊員們就一直掌控著球權。根據亞足聯官方的實時數據,前10分鐘內,國青隊的控球權高達79.9%。由於球權始終在自己的腳下,吉爾吉斯隊因為沒有球權,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像對陣澳大利亞隊那樣壓著對手打,並不斷在對方35米區域內制造出威脅。在對陣澳大利亞的前20分鐘裡,吉爾吉斯的控球率超過60%,所以可以組織起有效進攻。而在對陣中國隊的比賽時,由於吉爾吉斯隊沒有球權,隻是在場上不斷奔跑、拼搶,且效果並不理想,這就讓國青隊可以更從容地組織進攻。
其次,國青隊在本場比賽中,直傳球、身後球的打法很堅決。這實際上又是針對吉爾吉斯的特點做出的有針對性的部署。由於吉爾吉斯整體陣型壓得較上,本身身後就留下不少空當。同時,由於吉爾吉斯球員雖然身體很硬朗、對抗性強,但缺乏靈活性,轉身等顯得較慢。所以,國青隊在中後場拿球後,耐心地將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然後突然長傳打身後,或者突然分邊、前插,利用自己的速度向前突破或者是邊路實施突擊。像上半時的兩個進球,就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第一個球就是王鈺棟拿球後從左路快速突破後傳中、劉誠宇中路包抄的結果;而第二球則是依木蘭中路直塞挑傳身後,劉誠宇得球後被對方後衛在禁區內拉倒,王鈺棟主罰點球命中。
領先進入中場休息,讓國青隊可以更好地進行重新部署。實際上,下半時剛剛開始之後對方右後衛17號伊斯特拉什金犯規王鈺棟後領到第二張黃牌被罰下場,也是這種戰術的結果。
②體能不支換人後見效果
下半時在毛偉傑攻入第三球、令國青隊以3比1領先後,吉爾吉斯連換兩人,而且換上場的都是後衛,特別是彌補瞭右後衛被罰下場留下的空當之後,場上的局勢發生瞭不小的變化。吉爾吉斯開始更多地掌握瞭球權,而且反擊也開始有起色。相反,中國隊在第62、第64分鐘時連續領到瞭兩張黃牌。
其實,問題恰恰就是出現在國青隊以多打少的情況下。足球比賽中,以多打少其實更容易讓人數占優的一方出現情況,因為通常情況下,少一人的一方在技戰術指導思想方面反而更加一致,戰術執行也更為堅決。相反,人數占優的一方則更容易產生思想不一,因為有球員可能想著人數占優、希望再多進球;有球員可能想著領先後可以先穩穩。國青隊那一段時間裡恰恰就是呈現這種狀況,所以,實戰中,我們可以看到:國青隊三條線開始脫節瞭,中前場球員壓上後,後防線球員並沒有及時同步壓上,這就使得吉爾吉斯拼搶得球後馬上就可以利用國青隊中後場的空當,鋒線球員拿球之後直接面對國青隊的後衛、甚至直接面對門將。因此,那一段時間裡,吉爾吉斯隊一度給國青隊制造瞭不小的麻煩,並在第65分鐘時由19號馬達諾夫利用國青隊後衛的失誤攻入一球,將比分追成2比3。
不止於此,那一段時間裡,國青隊員在體能方面也已經達到瞭極限,場上的反應、動作開始變形。體能的透支又極大地影響瞭整個國青隊的戰術執行出現瞭一些情況。所以,在第67分鐘時,國青隊第一次換上瞭兩名攻擊型球員,用王一凡和朱鵬宇對位換下瞭蒯紀聞與劉誠宇。
不過,國青隊當時似乎更應該在中場進行調整。和第一場比賽一樣,依木蘭因為準備期的訓練並不系統,體能透支情況更為嚴重。但在第79分鐘時,國青隊才換下瞭依木蘭與毛偉傑,讓張志雄與熊繼政出場。但也恰恰是這兩次換人之後,整個場上的局勢再次出現瞭逆轉,國青隊重新掌握場上主動權,加上吉爾吉斯隊下半時幾乎都是10人應戰,體能消耗更大。所以,國青隊在第80分鐘之後又打出瞭一波小高潮,朱鵬宇連續攻入瞭2球,最終幫助球隊以5比2鎖定勝局。
從消極的角度來說,國青隊的體能與防守存在著隱患;但從積極的角度來說,任何一支球隊不可能不丟球,但隻要能夠比對方多進一球,就可以拿下比賽的勝利,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而最終的結果是國青隊提前拿到瞭小組出線權,這似乎已經足夠!
③欠缺經驗還需高質量比賽
當然,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找問題,本場比賽中也可以挑出國青隊暴露出來的不少問題,譬如像後防沒有零封對手,尤其是吉爾吉斯的第一個進球,應該說是一個世界波,而且國青隊整條後防線四人都已經到位,身前還有三人,對方隻有3人投入到進攻中,在以多防少的情況下被對方10號馬達米諾夫遠射得手。
實際上,真正需要國青隊考慮的,其實還是接下來如何爭取在日常的比賽中多打高水平、高質量的比賽,也就是如何進一步應對這種高強度、高對抗、高節奏的比賽。本場比賽包括上一場對陣卡塔爾的比賽,國青隊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在對方實施緊逼和高壓的情況下更加合理地處理球。
譬如說,吉爾吉斯在上半時第25分鐘時的進球。當時,吉爾吉斯隊發動快速反擊,依木蘭在中場回追並在身後拉拽對方持球隊員。如果依木蘭更加果斷一些,直接用技術犯規將對方從身後拉倒,最多領到一張黃牌,吉爾吉斯隊也就沒有瞭那個進球。但依木蘭伸手後,又縮瞭回來,或許是擔心自己領到黃牌,這卻給瞭對方一次絕好的反擊機會,並最終取得瞭進球。
而5分鐘之後,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吉爾吉斯隊身上。當王鈺棟在中場左側拿球過中線之後,吉爾吉斯隊的右後衛17號伊斯特拉什金直接就拉倒瞭王鈺棟,破壞瞭國青隊一次絕好的反擊機會,領到瞭黃牌,但吉爾吉斯隊的危機也就此解除瞭。
這一正一反的例子,恰好說明瞭我們的球員需要更多的高質量比賽、多積累比賽的經驗。由於這支隊伍中的大部分球員都隻是在國內相對低質量的比賽中歷練,除瞭賀一然與王鈺棟曾參加過中超外,其他更多地隻是在中甲、中乙甚至是U21、U19聯賽中踢球,與U20亞洲杯這種高水平、強對抗的洲際大賽完全不同,國青隊員們經驗明顯缺乏,而當體能出現下降之時,問題暴露出來的也就越多,但這隻能是本屆賽事結束後再去解決。
④下場應輪換決戰1/4決賽
自以武磊、張稀哲、顏駿凌等為代表的91年齡段國青隊在2010年淄博亞青賽上連勝沙特隊與敘利亞隊、提前鎖定小組出線權而晉級八強之後,往後的各屆國青隊再也沒有過連勝提前出線的情況,而且自那以後,國青隊也就隻是在2014年緬甸亞青賽以及2023年烏茲別克斯坦的U20亞洲杯上進入八強。也就是說,國青隊15年來才第四次殺入八強,但最近兩屆連續殺入八強,應該說中國國青隊已經在低谷中處於上升的態勢趨於穩定。不過,這顯然還不會令外界以及球迷滿意,畢竟,重返世青賽才是足球人乃至全國球迷所希望的。
接下來,國青隊還有對陣澳大利亞隊的最後一場小組賽。如何出戰袋鼠?這是一道需要很好思量的選擇題。由於國青隊凈勝球數較澳大利亞隊少2個,因此,如果末仗戰平,則國青隊隻能是小組第二;隻有取勝對手,國青隊才能排名小組首位。
其實,對國青隊而言,未來1/4決賽中的對手不管是沙特隊、伊拉克隊、朝鮮隊抑或是約旦隊,肯定將是一場更為艱苦的比賽,而且這幾支隊伍的技戰術水準都相差不大。所以,國青隊隻有戰而勝之,才能圓滿世青賽。真正的差異隻是在於:如果國青隊以小組第一的身份出線,將在寶安體育場進行比賽;如果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則將在進行第一場比賽的深圳青訓中心內的場地進行。如果在寶安體育場進行,則肯定觀眾和球迷更多;而在青訓中心的場地內進行,則最多也就隻能容納5000人。簡而言之,主場的氛圍相比之下肯定是在寶安體育場進行更好,畢竟屆時到場的球迷會更熱情、能夠營造出更好的主場氛圍,為國青隊助一臂之力。
但對隊伍而言,兩場比賽下來,國青隊首發陣容沒有任何變化,在賽會制下,球員的隔兩天一場的消耗甚大,需要及時進行輪休。所以,用替補陣容出戰袋鼠,或許是一個更為合理的選擇,而且,像劉誠宇累計兩張黃牌之後正好可以進行輪休。而澳大利亞隊或許為準備1/4決賽,也有可能進行輪換,畢竟自2013年後,澳大利亞國青隊就再也沒有征戰過世青賽。於是,替補對替補,結果未必不如意。
不管如何,國青隊還是需要放棄選擇對手的想法,爭取以小組第一的身份晉級,以便留在寶安體育場參加事關能否進軍世青賽、更為關鍵的八進四的生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