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足球新闻

国青壮志未酬之后,国足靠什么突围18强赛?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3日 21:31点击:栏目:足球新闻

觸手可及的U20世界杯參賽資格,這麼近,卻又那麼遠。

亞青賽1/4決賽,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U20國足,遺憾地在傷停補時階段遭遇沙特隊絕殺,仍舊未能撞開那扇塵封20年的世青賽大門,而在成年國傢隊賽道,國足已經連續23年,被世界杯拒之門外。

誠然,一年來各級男足國字號的進步,雖然難言顯著,卻仍肉眼可見。但當洲際賽場始終不見中國面孔,難見中國聲音時,即便再有耐心的球迷,恐怕也已抓耳撓腮,當對手都在進步時,本就一窮二白的中國足球,怎麼辦?

通往世青賽乃至世界杯的道路,其實有很多,有時候,選擇比堅持,更重要。

復盤中沙之間,國青看似是輸給瞭運氣和心理素質,但更深層的原因,顯然來自於人員構成。

盡管在小組賽收官戰充分輪休,但常被球迷忽略的事實是,U20國傢隊雖然不乏出色的個別球員,但人員整體並無優勢可言。尤其在隻有一套踢法、一套首發的情況下,已經沒有秘密可言。

而反觀沙特,對淘汰賽形勢格外清醒的他們,雪藏瞭拉坎·加姆迪、塔拉勒·哈吉和於哈伊比三位主將,立足於消耗國青首發,將核心球員集中於決勝階段的思維,在淘汰賽顯然比打明牌更靠譜。

一句話,與其說國青運不如人,不如說還是技不如人。

連續20個年頭,無緣世青賽,對中國足球意味著什麼?

在討論這個令人傷感的話題前,不妨看看這些年國足的對手們,發生瞭什麼。

20年間,韓國隊成為繼卡塔爾和日本之後,第三支打入世青賽決賽的亞洲球隊,李剛仁更成為首位來自亞洲的世青賽MVP;約旦、烏茲別克斯坦、越南甚至緬甸等亞洲足球的角落,都相繼在世青賽上,刷出瞭存在感。

得益於世青賽的滋養和反哺,卡塔爾歷史性地連奪2019和2023兩屆亞洲杯,而他們的班底恰是2014年亞青賽冠軍的原班人馬;而從U17年齡段開始抓起的沙特,則成為瞭2022年世界杯上唯一戰勝當屆冠軍阿根廷的球隊。

比起老對手,中國足球的差距顯然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而更可怕的是,以往的幾頭虎,變成瞭一群狼。

過往的幾屆亞洲杯和世預賽,以往能輕松拿捏對手的國足,面對吉爾吉斯斯坦、印尼乃至新加坡級別的對手,都要小心翼翼,唯恐翻盤。不為其他,隻因這些球隊的陣容裡,有瞭大批歷經一線聯賽淬煉,個人能力和閱歷出眾的新國腳。

自1980年代日本率先在亞洲開啟歸化政策至今,近40年間,歸化早已成瞭亞洲球隊補強即戰力,乃至脫胎換骨的必由捷徑。

和以往重金厚遇招徠無血緣球員應急一時不同,如今亞洲各隊堪稱歸化政策博物館:上至來路可疑的幾代前血緣“尋親”,下至為及時歸化戰力在司法、入籍等多個環節開綠燈,隻要有一戰之力,就能為我所用。

於是,從青少年國傢隊體系就將外籍潛力股引入,培養貨真價實的“自己人”,漸漸成瞭亞洲足球的共識。其中尤以“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的阿斯拜爾精英學院為甚。新科亞洲金球獎得主阿費夫,父母分別是坦桑尼亞和也門人;2019亞洲杯金靴阿爾默茲-阿裡,則是如假包換的蘇丹血統。

試想,如果站上12碼的不是劉誠宇,而是阿爾默茲-阿裡;如果體能耗盡提前被換下的依木蘭身邊,有一個阿費夫,U20國足離四強,還會功敗垂成嗎?

身為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競賽規則或許是這個星球上最為慎重、固化甚至保守的存在,歸化也同樣如此。時至今日,出戰過成年級別國傢隊賽事,仍是歸化的最大障礙。

但與之相比,籃球就寬松許多,迄今為止,歷史上已有86個國傢和地區的男籃有過歸化球員的出場記錄。而眼下同樣正值低谷期的中國男籃,從籃協高層直至國傢隊主帥,都從不避諱將“歸化”掛在嘴邊。

就在並不遙遠的2022世預賽,關於阿蘭、洛國富、蔣光太和李可是否配得上國腳身份的爭論,尤其是年齡和語言問題,一度甚囂塵上,甚至也直接影響到瞭幾人的出場時間。

但伴隨預選賽深入,能在一對一中完成爆破的,是歸化國腳;能不惜體力奔跑到最後一刻的,是歸化國腳;能帶傷作戰不下火線的,仍是歸化國腳。

出生地、膚色、語言和球風,都從來不該是區分國腳的“硬杠杠”,是否有為國出征的意願、是否能給球隊帶來立竿見影的改變,才是關鍵所在。

比起國足歸化路線的後知後覺,最早掀起歸化大潮的日本隊,顯然沒有心理負擔。尤其在他們人手短缺的鋒線上,更是如此。

40年來,日本隊鋒線用過巴西人(拉莫斯·瑠瑋、三都主)、阿根廷人(呂比須)、韓國人(李忠成)、尼日利亞人(奧奈武·阿道),即插即用同時,毫無心理負擔。

處在亞洲足球金字塔尖的日本隊,在人才井噴同時,尚且不放過任何短缺的歸化人才,底子本就薄弱的中國足球,更沒有理由對觸手可及的新國腳視而不見。

畢竟,眼下的國足,中鋒、前腰、邊後衛等多個位置上,都人才緊缺,在國青叩開洲際賽事大門功敗垂成後,出線仍有不小希望的國足,更責無旁貸。

當同組的印尼靠著歸化球員攀升到第三位時,以往等級制度森嚴的世預賽亞洲區,已經給出瞭答案。

可喜的是,上屆世預賽歸化功敗垂成的國足,似乎已經不準備再做規劃大潮的旁觀者。從年初國傢隊集訓期間,奧斯卡、塞爾吉尼奧和侯永永,就已經跟隨國足集訓多日。

而在首輪中超聯賽中,頂在升班馬雲南玉昆陣型最前端的侯永永,已經打滿全場。而暫時未能拿到內援資格的奧斯卡和塞爾吉尼奧,也在十萬火急地趕進度,前者更是有瞭個響亮的中國新名字——“奧古樓”。

和前代歸化大軍不同,這一屆國足的新面孔年齡相對更輕、背景更平民,某種意義上,他們是中國足球各級青年國字號逐步成熟前,最關鍵的“現階段”。

自今年1月末侯永永、吳少聰相繼回歸中超後,歐洲55個國傢的頂級聯賽中,再無中國球員身影。指望歐洲聯賽成為國足孵化器,短期之內,已經被堵上瞭大門。

而U20國足無緣世青賽,則意味著他們很難和同齡的亞洲球員一樣,在青年足球最高舞臺上被歐洲球隊“驗貨”,而在上賽季U21球員中超出場時間僅占1.78%的大背景下,“越級打怪”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顯然是百裡挑一甚至萬裡挑一。

一個再殘酷不過的事實是,最近20年間無緣世青賽的歷屆中青隊,最終能成為中超常規主力甚至國腳的,每屆至多5人。哪怕如今被寄予厚望的蒯紀聞、王鈺棟和依木蘭們,也未必就一定是未來國足的天選之子。

這就是中國足球青黃不接的人才現狀——當下,已近無人可用;未來,暫時指望不上。集齊全部可用之才,盡快從築底的局面中突圍,重新喚醒從業者、投資者和觀眾對足球的熱情,是這屆國足責無旁貸的任務。

(熱蘇斯·佈裡希多·陳)

而伴隨著三名新歸化國腳相繼入隊,未來,更多新面孔仍可能馳援國足:剛和遼寧鐵人簽約的伍小海、被傳許久的四代華裔陳達毅、面臨著和墨西哥國奧隊搶人難度的熱蘇斯·佈裡希多·陳,同樣都是國足今年潛在的新面孔。

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的,條條大路通大賽。在規則下動員一切積極因素,傢底本就單薄的國足,歸化大計再邁一步,於情於理,都正逢其時。

(仰臥撐/楊健)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内容均为24直播网整理排版,转载请注明出处:国青壮志未酬之后,国足靠什么突围18强赛?
本文标签: 足球  中国足球  中超  中国男足  国家队  
首页 足球 篮球 录像 资讯